top of page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7 Race Highlight
22:47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7 Race Highlight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第七回合–英國古德伍德賽道 賽事回顧 及 精華重温 〔賽事回顧:Franco Wong〕 〔精華剪接:Karl Hui〕 〔精華旁述:邢安邦〕 本賽季的最後兩回合比賽在英國舉行,首先於 #古德伍德賽車場 (Goodwood Motor Circuit)展開。Goodwood 是一個充滿歷史氛圍的賽車場,自1948年啟用至今,仍保留經典的賽道佈局,就像一座活生生的賽車博物館,在這裏比賽的車輛從古董賽車到現代超跑應有盡有,觀眾彷彿穿越時光。坐落於英格蘭南海岸附近的古德伍德莊園領地內,並環繞著奇切斯特/古德伍德機場。賽道始建於1948年,全長3.8公里,共有8個彎道,其中包括著名的T7、T8號減速彎。當車手通過減速彎進入維修區直道並加速衝向T1號彎(Madgwick)時,引擎的聲浪在周圍牆壁上迴盪,營造出令人熱血沸騰的氛圍。 賽道上最快的兩個路段分別是從T1號彎經過T2號(Fordwater)及T3號(St. Marys)以及觀眾最喜愛的T5號(Lavant Straight)。以55公里賽程計算,每場比賽需進行15圈。這條賽道以其狹窄的佈局和缺乏緩衝區而聞名,極具挑戰性,不僅考驗車手的駕駛技術,更考驗他們的膽識與勇氣,勢必為觀眾帶來精彩刺激的賽事體驗。 在15分鐘的激烈 #排位賽 中,各組車展現出頂尖實力,競爭進入白熱化。最終,金組車手Kevin Haagen以1分14.148秒的強勢表現奪下他今季首個桿位,並獲得額外1分獎勵,同屬金組的Leo Leung以0.024秒的微小差距屈居第二,而在總成績領先的銀組車手John Ho則以1分14.237秒的亮眼成績排名第三。 #首場比賽 中,桿位起跑的「澳Kev」展現強勁實力,以「Pole to Win」之姿強勢奪冠。從第三位起跑的John Ho表現穩健,全程保持位置最終收獲亞軍。而從第十位起跑的Anton Baradulin則憑藉出色發揮,勇奪其SSMDG生涯首座頒獎台,最終以季軍佳績完賽。三位車手在正賽中皆展現極高競技水準,充分證明其過人實力與穩定表現,登上頒獎台可謂實至名歸。 此外,在快圈獎勵方面,「林寶」以1分14.412秒的亮眼成績斬獲額外1分,而領先圈獎則由勢不可擋的「澳Kev」收入囊中。 每場比賽結束後,賽會將提供五分鐘的時間供車手提出抗議。賽會將仔細審查現場錄影,並立即作出裁決,以確保比賽過程的公平與公正。第二場比賽的排位順序將根據第一場比賽的最終名次決定,而前五名的車手需根據自己的排名加上相應的 #優勝負重 。具體而言,第一名需加50公斤、第二名加40公斤、第三名加30公斤、第四名加20公斤,第五名則加10公斤。 優勝負重的設計旨在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懸念,通過增加領先車手的負重,給予後方車手更多追趕的機會,從而提升整體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這樣的規則不僅考驗車手的技術與策略,也讓比賽更具觀賞性,讓觀眾能享受到更多精彩的超車與對決場面。 #第二場比賽 正式開始,由於優勝負重規則,上一場比賽的前五名車手各自背負了額外重量,這對他們的表現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儘管如此,前兩名車手依然表現出色,在承受負重的情況下展現出強大的實力與穩定性,兩人互換位置,John Ho成功奪得本場冠軍,延續了他的強勢表現,而「澳Kev」則再次登上頒獎台獲得亞軍。「林寶」則以第三名衝線,奪得季軍。 在額外獎勵分方面,快圈獎勵再由「林寶」奪得,領先圈獎勵分則由John Ho獲得。 #第三場比賽 在黃昏時分展開,作為當天的最後一場賽事,尾場比賽向來被視為最精彩且最具吸引力的環節。每回合第三場比賽的杆位發車順序採用了全新的 #抽籤機制 ,為比賽增添了更多變數與看點。這一機制保留了前五名車手根據上一場比賽成績 #逆向排位 的規則,而抽籤則僅限於在第二場比賽後排名第6至第12名的車手。被抽中的車手將獲得杆位發車的機會,而在其前方完賽的車手則會以相反的順序排列其後。 舉例來說,若第12位的車手被抽中,他將從杆位發車,而第11至第1位的車手則會依次排列其後,第12位之後的車手則按照正常順序排列。這樣的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的發車順序,也為比賽注入了更多不確定性與戲劇性。 小記認為,這一全新的抽籤機制無疑為第三場比賽帶來了更多挑戰與驚喜。車手們不僅需要展現高超的駕駛技術,還必須在瞬息萬變的賽道環境中迅速調整策略,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這對他們的技術、心理素質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觀眾能夠欣賞到更加緊張刺激的比賽場面。這樣的改革勢必會讓第三場比賽成為每回合賽事中最令人期待的焦點。 #第三場比賽 正式展開,由於採用倒序發車規則,上一場排名第十二的Kay Yu幸運抽中桿位,而冠軍車手John Ho則需從第十二位起步,面臨嚴峻挑戰。 比賽開始後,桿位出發的「肥基」Kay Yu未能守住領先優勢,最終以第十一名完賽。從第四位起步的「火箭熙」展現強勢表現奪得冠軍,Bem Sir在最後一圈發動關鍵超車拿下亞軍,John Ho則從隊尾一路追趕至第三名,再次登上頒獎台。額外獎項方面,「林寶」以1分14.984秒的成績再度收穫快圈獎勵,而「火箭熙」則憑藉出色的領跑表現獲得領先圈獎勵分,為他的冠軍表現錦上添花。 K20C Challenge 第七回合賽事圓滿落幕,John Ho以53分的卓越表現再度奪冠,Kevin Haagen以52分緊隨其後獲得亞軍,而Leo Leung則以41分穩坐季軍寶座。 隨著第七回合的結束, #總成績排名 也迎來了全新的變化。3號車手John Ho以316分暫居榜首;8號車手Kevin Haagen上升一位以312分暫居第二;76號車手Leo Leung以303分位列第三;21號車手Franco Wong以292分排名第四。賽事競爭激烈,懸念迭起,賽季白熱化榜首與第二僅差4分,而四甲分差只在24分內,最終對決,每一圈皆可能改寫結局。最後回合誰能突圍制霸,決戰倒數每一分的差距都讓冠軍之爭更加扣人心弦,誰能脫穎而出成為總冠軍,我們拭目以待! K20C Challenge #收官之戰 將於伯蘭士赫治賽道上舉行,它比喻為小Nurburing Nordschleife,考驗車手膽量及穩定性。全長3.946公里有着3左6右合共9個彎道,這賽道被譽為世界上最具標誌性的賽車場之一,從1920年開始舉辦本土的賽車比賽,到1960年首辦國際賽事直到今天。歷史悠久的賽道都會有着一個共通點,就是賽道路面偏狹窄,兩旁缺乏緩衝地帶。這英國紳士可以說是沒什風度,與他溝通是沒有妥協餘地,這是一條極具挑戰性,地勢急劇高低起伏而聞名的賽道,因此車手在比賽時要特别小心,必須注意自己的賽道空間。 喜歡SSMDG的朋友,請密切留意我們的報道。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官方網站 www.ssmdg.hk及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以以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嘅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00:00-01:02 Intro 01:03-09:08 Race 1 09:09-09:24 Race 2 09:25-20:30 Race 3 20:31-22:45 Round Winner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6 Race Highlight
27:47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6 Race Highlight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第六回合–日本東京高速公路(南側逆時針) 賽事回顧 及 精華重温 〔賽事回顧:Franco Wong〕 〔精華剪接:Karl Hui〕 〔精華旁述:邢安邦〕 #東京高速公路 是一條虛擬的城市賽道,分為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並細分為中央、南環狀和東環狀佈局。其中,南側逆時針賽道曾在2021年5月的「奧運虛擬系列賽」中作為比賽項目,是一條極具挑戰性的賽道。全長6.56公里,共有16個彎道,以高速駕駛為主要特點。賽道兩側為堅實的牆壁,稍有不慎擦撞便會大幅降低車速,考驗車手的膽量與操控技巧。比賽以55公里為總距離計需完成9圈賽程。Civic Type R的332匹馬力在這狹窄的街道上將充分考驗車手的極限。 對於T1號彎,使用50米標記板輕輕剎車然後轉入彎道,保持着部分油門並循序漸進地加大油門,如果控制得宜能以180km速度駛出彎角。在長直道之後便到達貨櫃碼頭連續的彎道,T2至T5號這一系列的迴旋彎道,這裏對於油門控制的技巧十分講究,需要保持部分油門狀態下連續繞過這三右一左的彎角。迎面而來是T6號彎路面上紅色的塗層令車輛容易失去牽引力並擾亂線路,從T7號到T10號彎是一系列高速彎道,保持最小的轉向角度以最高速度通過。T11號彎是賽道上最低速的髮夾彎,在橋底經過150米標記開始制動進入,盡量保持高速以便將速度帶入下一個上升的直道。緊接着是後段一系列中速彎道的T13號至T16號盲彎角,這裏取決於車手切入的角度與速度,高手的分野往往在於這些微細地方。 #排位賽 如同一場「秒殺決勝」的較量,前十名車手之間的差距僅在毫秒之間,彷彿上演了一場極致的「時間角力戰」。每個彎道、每次加速與減速車手們都在與時間搏鬥,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排位賽的緊張氛圍與頂尖的競技實力。每位車手都在瞬息之間傾盡全力,為正賽埋下了扣人心弦的伏筆。經過15分鐘緊張刺激的排位賽,各組車手展現出頂尖實力,競爭異常激烈。最終,金組車手Leo Leung以2分04.782秒的成績連續第四次奪得桿位,狀態極佳,並獲得額外1分獎勵。銀組車手Franco Wong以0.14秒的微弱差距位居第二,而另一位金組車手Vincent Lau則以2分05.053秒的成績排名第三,表現同樣亮眼。 #首場比賽 中,桿位起跑的「林寶」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雖然起步時因車重曾經落後,但很快便收復失地以「pole to win」的姿態奪冠。從第二位起跑的「火箭熙」表現穩健保持位置最終獲得亞軍。而從第七位起跑的John Ho則憑藉出色的表現成功逆襲,最終以季軍完賽。三位車手在正賽中均展現出高水準的表現,證明了他們的實力與穩定性,實至名歸地登上頒獎台。此外,在快圈獎勵方面,Kit Tam以2分05.013秒的成績贏得額外1分,而領先圈獎則由「林寶」獲得。 每場比賽結束後,賽會將提供五分鐘的時間供車手提出抗議。賽會將仔細審查現場錄影,並立即作出裁決,以確保比賽過程的公平與公正。第二場比賽的排位順序將根據第一場比賽的最終名次決定,而前五名的車手需根據自己的排名加上相應的 #優勝負重 。具體而言,第一名需加50公斤、第二名加40公斤、第三名加30公斤、第四名加20公斤,第五名則加10公斤。 優勝負重的設計旨在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懸念,通過增加領先車手的負重,給予後方車手更多追趕的機會,從而提升整體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這樣的規則不僅考驗車手的技術與策略,也讓比賽更具觀賞性,讓觀眾能享受到更多精彩的超車與對決場面。 #第二場比賽 正式開始,由於優勝負重規則,上一場比賽的前五名車手各自背負了額外重量,這對他們的表現提出了更高的挑戰。儘管如此,前三名車手依然表現出色,在承受負重的情況下展現出強大的實力與穩定性。John Ho成功奪得本場冠軍,延續了他的強勢表現,而「火箭熙」則再次登上頒獎台,獲得亞軍。此外,從第七位起跑的Billy在比賽末段超越了「林寶」,成功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逆襲,最終奪得季軍,為比賽增添了更多看點。在額外獎勵分方面,快圈獎勵由「溫柔哥」Billy以2分04.815的成績奪得。領先圈獎勵分則由「林寶」、「火箭熙」及John Ho各得一分。 #第三場比賽 在深夜時分展開,作為當天的最後一場賽事,尾場比賽向來被視為最精彩且最具吸引力的環節。每回合第三場比賽的杆位發車順序採用了全新的 #抽籤機制 ,為比賽增添了更多變數與看點。這一機制保留了前五名車手根據上一場比賽成績 #逆向排位 的規則,而抽籤則僅限於在第二場比賽後排名第6至第12名的車手。被抽中的車手將獲得杆位發車的機會,而在其前方完賽的車手則會以相反的順序排列其後。 舉例來說,若第12位的車手被抽中,他將從杆位發車,而第11至第1位的車手則會依次排列其後,第12位之後的車手則按照正常順序排列。這樣的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的發車順序,也為比賽注入了更多不確定性與戲劇性。 小記認為,這一全新的抽籤機制無疑為第三場比賽帶來了更多挑戰與驚喜。車手們不僅需要展現高超的駕駛技術,還必須在瞬息萬變的賽道環境中迅速調整策略,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這對他們的技術、心理素質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觀眾能夠欣賞到更加緊張刺激的比賽場面。這樣的改革勢必會讓第三場比賽成為每回合賽事中最令人期待的焦點。 第三場比賽拉開序幕,上一場排名第八的Kevin Haagen首次獲得幸運之神眷顧抽籤獲得桿位,其他車手則按反向順序排列。這意味著上一場的冠軍John Ho將從第八位起步,面臨更大的挑戰。比賽開始後,桿位起跑的「澳Kev」不負幸運之神所托以第一名衝線。「林寶」則展現出精湛的駕駛技術,從第五位起步一度領先,最終獲得亞軍。John Ho憑藉穩定的表現奪得季軍再次登上頒獎台。而「澳Kev」以2分04.765秒的成績贏得快圈獎勵,領先圈獎勵分則由「澳Kev」、「火箭熙」和「林寶」獲得,為他們的表現增添了亮點。 K20C Challenge 第六回合賽事圓滿落幕,Leo Leung以54分的卓越表現再度奪冠,John Ho以51分緊隨其後獲得亞軍,而Franco Wong則以46分穩坐季軍寶座。 隨著第六回合的結束, #總成績排名 也迎來了全新的變化。3號車手John Ho上升兩位以263分暫居榜首;76號車手Leo Leung同樣上升兩位以262分位列第二;8號車手Kevin Haagen以260分暫居第三。21號車手Franco Wong及23號車手Billy Cheng分別以253分和250分緊隨其後,排名第四和第五。賽事競爭激烈,懸念迭起。每一分的差距都讓冠軍之爭更加扣人心弦,下一回合,誰能脫穎而出?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賽季的最後兩回合比賽將在 #英國 舉行,其中 #第七站 將於 #古德伍德賽車場(Goodwood Motor Circuit)展開。這條賽道是英國歷史悠久的賽車場地,坐落於英格蘭南海岸附近的古德伍德莊園領地內,並環繞著奇切斯特/古德伍德機場。賽道始建於1948年,全長3.8公里,共有8個彎道,其中包括著名的T7、T8號減速彎。當車手通過減速彎進入維修區直道並加速衝向T1號彎(Madgwick Corner)時,引擎的聲浪在周圍牆壁上迴盪,營造出令人熱血沸騰的氛圍。 賽道上最快的兩個路段分別是從T1號彎(Madgwick)經過T2號(Fordwater)及T3(St. Marys),以及觀眾最喜愛的T5號(Lavant Straight)。以55公里賽程計算,每場比賽需進行15圈。這條賽道以其狹窄的佈局和缺乏緩衝區而聞名,極具挑戰性,不僅考驗車手的駕駛技術,更考驗他們的膽識與勇氣,勢必為觀眾帶來精彩刺激的賽事體驗。 喜歡SSMDG的朋友們,請務必密切關注我們的報道,我們將為你帶來最新、最精彩的賽事資訊與動態!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官方網站 www.ssmdg.hk及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以以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嘅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00:00-01:10 Intro 01:11-07:36 Race 1 07:37-16:10 Race 2 16:11-25:35 Race 3 25:36-27:45 Round Winner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5 Race Highlight
27:45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5 Race Highlight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第五回合-日本-京都賽車場(山際) 賽事回顧 及 精華重温 〔賽事回顧:Franco Wong〕 〔精華剪接:Karl Hui〕 〔精華旁述:邢安邦〕 隨著 #賽季進入下半階段 ,賽事的緊張氣氛也逐漸升溫。前四個回合均在真實賽道上激烈角逐,而接下來的第五和第六回合將迎來全新的挑戰,轉戰虛擬賽道。首個登場的虛擬賽道是備受矚目的京都賽車場(山際),這條賽道以其獨特的設計與挑戰性吸引了眾多賽車愛好者的目光。 #京都賽車場 是一系列虛構的賽道,首次亮相於GT Sport,廣受玩家歡迎,擁有三種不同佈局,分別為小型的「雅」、中型的「山際」及大型的「山際+雅」。本次比賽選用「山際賽道」作為第五回合的場地,全長4.912公里,設有15個彎道,以其多變的中高速彎道設計而廣受歡迎。每場比賽需完成12圈,總里程達到55公里。 今次賽事有16位車手參加,經過15分鐘緊張刺激嘅排位賽,各組車手都表現出頂尖實力,競爭非常激烈。金組車手Leo Leung以1分39.938秒嘅成績連續第三次攞到桿位,狀態強勁。銀組車手Andy Chang以0.138秒嘅差距排第二,銅組車手Kit Tam以1分40.140秒排第三,表現同樣出色。桿位車手會額外獲得1分,幫「林寶」增加了總積分優勢。 #排位賽 堪稱一場「秒殺大戰」。前十名車手之間的差距不到1秒,彷彿大家都在進行一場極限的「時間追逐賽」。每個彎道、每次換檔,車手們都在與時間賽跑,充分展現了排位賽的激烈競爭與高水平的競技狀態。每一位車手都在分秒之間拼盡全力,為正賽奠定了精彩的基礎。 #首場比賽 中,桿位起跑的「林寶」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全程領先,毫無懸念地以「Pole to Win」的姿態奪冠。從第三位起跑的Billy表現穩健保持位置,最終獲得亞軍。而從第八位起跑的Kevin Haagen則憑藉出色的輪呔管理策略,成功逆襲,最終以季軍完賽。三位車手在正賽中均展現出高水準的表現,證明了他們的實力與穩定性,實至名歸地登上頒獎台。 此外,在快圈獎勵方面,Bem Ho以1分40.787秒的成績贏得額外1分,而領先圈獎則由「林寶」獲得。 每場比賽結束後,賽會將提供五分鐘的時間供車手提出抗議。賽會將仔細審查現場錄影,並立即作出裁決,以確保比賽過程的公平與公正。第二場比賽的排位順序將根據第一場比賽的最終名次決定,而前五名的車手需根據自己的排名加上相應的 #優勝負重 。具體而言,第一名需加50公斤、第二名加40公斤、第三名加30公斤、第四名加20公斤,第五名則加10公斤。優勝負重的設計旨在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懸念,通過增加領先車手的負重,給予後方車手更多追趕的機會,從而提升整體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這樣的規則不僅考驗車手的技術與策略,也讓比賽更具觀賞性,讓觀眾能享受到更多精彩的超車與對決場面。 #第二場比賽 正式展開,上一場比賽的前五名車手因優勝負重規則而背負了額外重量,這對他們的表現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然而,前兩名車手Kevin Haagen和「林寶」依然表現出色,在承受負重的情況下展現出強大的實力與穩定性。「澳Kev」成功奪得本場冠軍,延續了他的強勢表現,而「林寶」則再次登上頒獎台,獲得亞軍。此外,從第六位起跑的「火箭熙」在比賽中段上演了一場精彩的逆襲,最終奪得季軍,為比賽增添了更多看點。 而額外獎勵分方面,「澳Kev」憑藉領先圈獲得了額外積分,進一步鞏固了他在積分榜上的優勢。而快圈獎勵則由Billy Cheng以1分40.854秒的成績奪得,為他的表現錦上添花。 第三場比賽 在傍晚時分展開,作為當天的最後一場賽事,尾場比賽向來被視為最精彩且最具吸引力的環節。每回合第三場比賽的杆位發車順序採用了全新的 #抽籤機制 ,為比賽增添了更多變數與看點。這一機制保留了前五名車手根據上一場比賽成績 #逆向排位 的規則,而抽籤則僅限於在第二場比賽後排名第6至第12名的車手。被抽中的車手將獲得杆位發車的機會,而在其前方完賽的車手則會以相反的順序排列其後。 舉例來說,若第12位的車手被抽中,他將從杆位發車,而第11至第1位的車手則會依次排列其後,第12位之後的車手則按照正常順序排列。這樣的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的發車順序,也為比賽注入了更多不確定性與戲劇性。 小記認為,這一全新的抽籤機制無疑為第三場比賽帶來了更多挑戰與驚喜。車手們不僅需要展現高超的駕駛技術,還必須在瞬息萬變的賽道環境中迅速調整策略,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這對他們的技術、心理素質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觀眾能夠欣賞到更加緊張刺激的比賽場面。這樣的改革勢必會讓第三場比賽成為每回合賽事中最令人期待的焦點。 #第三場比賽 拉開序幕,上一場排名第十的Kit Tam連續三回合幸運地通過抽籤獲得桿位,其他車手則按反向順序排列。這意味著上一場的冠軍「澳Kev」將從第十位起步,面臨更大的挑戰。 比賽開始後,桿位起跑的「傑傑仔」一掃前兩場的低迷,以第三名衝線,但可惜因在最後一圈與「澳Kev」發生碰撞被罰加時5秒,最終以第七名完賽。「林寶」則展現出精湛的駕駛技術,從第九位起步一度領先,卻因在最後一圈超出賽道限制而被罰半秒,遺憾屈居亞軍。最終,Bem Sir憑藉穩定的表現奪得冠軍,而「火箭熙」則以第三名完賽,再次登上頒獎台。 而Billy以1分40.974秒的成績再次贏得快圈獎勵,領先圈獎勵分則由「傑傑仔」和Bem Sir獲得,為他們的表現增添了亮點。 K20C Challenge 第五回合賽事精彩落幕,Leo Leung以56分的出色表現奪冠,Kevin Haagen以49分獲得亞軍,而Bem Ho以41分獲得季軍。 隨著第五回合的結束,總成績排名也迎來全新變化。8號車Kevin Haagen上升兩位以217分暫居榜首,23號車Billy Cheng以214分位列第二名,3號車John Ho以212分暫居第三名,76號Leo Leung及21號車Franco Wong以208及207分緊隨其後排名第四和第五名。賽事競爭激烈,懸念迭起。每一分的差距都讓冠軍之爭更加扣人心弦,下一回合,誰能脫穎而出,大家拭目以待! #第六回合 東京高速公路(南側逆時針)。東京高速公路系列是一條虛擬的城市賽道,除了順時針及逆時針方向外,再細分為中央、南環狀、東環狀佈局。大家可能對於東京高速公路賽道不同的佈局模式感到混淆,但只要小記提及於2021年5月舉行的「奧運虛擬系列賽」便會記起,作為奧運比賽項目來進行甄別的便是南內環逆時針線。這是一條冇妥協餘地的賽道,因兩旁是厚厚堅實的牆壁,稍微過快擦撞一下車速便會慢下來。全長6.56公里,共有15個彎道,這是一條着重高速見稱的賽道。以55公里距離計算,每場比賽需要跑9個圈。Civic Type R的馬力輸出有332匹,在這狹窄的街道上比賽絕對考驗車手的膽色及觸覺性。 喜愛SSMDG賽事的朋友請繼續關注我們的精彩報道,切勿錯過這場激動人心的賽事!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官方網站 www.ssmdg.hk及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以以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嘅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00:00-01:30 Intro 01:31-08:31 Race 1 08:32-17:31 Race 2 17:32-25:49 Race 3 25:50-27:44 Round Winner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4 Race Highlight
29:01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gt7: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4 Race Highlight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第四回合-Autopolis國際賽車道(全賽道) 賽事回顧 及 精華重温 〔賽事回顧:Franco Wong〕 〔精華剪接:Karl Hui〕 〔精華旁述:邢安邦〕 今站我們來到日本九州的 #Autopolis 國際賽車道 ,這條賽道全長4.674 公里,擁有18個彎道(10 右彎、8 左彎),起終點直道長達902 米,高低差達52 米,最大上坡坡度為7.2%,最大下坡坡度則為10%。賽道蜿蜒於群山之間,四周環繞著壯麗的自然景觀,無論是車手還是觀眾,都能感受到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Autopolis 賽道以其獨特的地形與多變的山區氣候聞名,被許多車手視為極具挑戰性的賽道之一。陡峭的上下坡與高速彎道,加上高海拔的低溫環境,讓每一圈都充滿變數。車手不僅需要精湛的駕駛技術,還需對賽道的地形與氣候變化瞭如指掌,才能在這條賽道上脫穎而出。 此外,由於賽道地理位置相對偏遠,這裡也成為許多車隊測試新車型的熱門場所。許多大型賽事如Super GT、超級方程式、超級耐久賽及全日本公路錦標賽,都選擇在此舉行,進一步提升了 Autopolis 的國際聲譽。本次比賽將進行12圈總里程約55 公里,在這條充滿挑戰的賽道上,車手們將面對地形與氣候的雙重考驗,誰能保持冷靜並發揮最佳狀態,誰就有機會登上頒獎台。 本次賽事共有17 位車手參與角逐,在緊張刺激的15分鐘 #排位賽 中,各組車手紛紛展現出頂尖實力,競爭異常激烈。 金組車手Leo Leung以1 分 51.384秒的卓越成績再次勇奪杆位,展現出強大的競技狀態。銀組車手John Ho以0.144 秒的微弱差距緊隨其後,位居第二。根據賽事規則,杆位車手將獲得額外1 分的獎勵,這為「林寶」的總積分增添了優勢。銅組車手Billy Cheng則以1分51.765秒的成績位列第三,表現同樣亮眼。 排位賽簡直是一場「秒殺大戰」。前十名車手之間的差距不到1秒,彷彿大家都在玩一場極限的「時間追逐賽」。每個彎道、每次換檔,車手們都在與時間賽跑,這充分展現了排位賽的激烈競爭與高水平的競技狀態。每一位車手都在分秒之間拼盡全力,為正賽奠定了精彩的基礎。 #第一場比賽 可謂係「排位賽的完美複製」,頭位起步的「林寶」由頭帶到尾,展現出極強統治力,毫無懸念地以pole to win姿態奪冠。而第二位起步的John Ho和第三位起步的Billy同樣表現穩定,全程保持住自己的位置,最終分別以亞軍同季軍完賽。三位車手由排位到正賽都保持同樣的次序,證明他們的實力同穩定性,實至名歸地一同登上頒獎台。 此外,Billy不僅奪得季軍,更以1分51.800秒的成績贏得快圈獎勵,領先圈獎則由「林寶」獲得。 每場比賽結束後,賽會將提供五分鐘的時間供車手提出抗議。賽會將仔細審查現場錄影,並立即作出裁決,以確保比賽過程的公平與公正。第二場比賽的排位順序將根據第一場比賽的最終名次決定,而前五名的車手需根據自己的排名加上相應的 #優勝負重 。具體而言,第一名需加50公斤、第二名加40公斤、第三名加30公斤、第四名加20公斤,第五名則加10公斤。 優勝負重的設計旨在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懸念,通過增加領先車手的負重,給予後方車手更多追趕的機會,從而提升整體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這樣的規則不僅考驗車手的技術與策略,也讓比賽更具觀賞性,讓觀眾能享受到更多精彩的超車與對決場面。 #第二場比賽 展開,上場比賽前五名的車手各自背負了優勝負重,這無疑為他們的表現增添了難度。然而,John Ho的表現令人驚艷!即使在承受額外40kg負重的情況下,他依然展現出超凡的實力與穩定性,全程掌控節奏,最終強勢奪冠。 而從第四位起步的Kevin Haagen則在比賽尾段上演了一場精彩逆襲,他在最後一圈抓住機會,憑借精準的走線與果斷的超車,成功超越「火箭熙」搶下亞軍寶座。至於「火箭熙」雖然一度穩守第二位,但最終未能抵擋「澳Kev」的攻勢,以第三名完賽稍顯遺憾。這場比賽不僅考驗了車手的技術,更考驗了他們在負重壓力下的適應能力與心理素質,精彩程度令人拍案叫絕。 此外,John Ho以1分52.040秒的快圈及領先圈的額外 #獎勵分 ,進一步鞏固了他的積分優勢。 #第三場比賽 在日落時分展開,作為當天的最後一場賽事,尾場比賽向來被視為最精彩且最具吸引力的環節。每回合第三場比賽的杆位發車順序採用了全新的 #抽籤機制 ,為比賽增添了更多變數與看點。這一機制保留了前五名車手根據上一場比賽成績 #逆向排位 的規則,而抽籤則僅限於在第二場比賽後排名第6至第12名的車手。被抽中的車手將獲得杆位發車的機會,而在其前方完賽的車手則會以相反的順序排列其後。 舉例來說,若第12位的車手被抽中,他將從杆位發車,而第11至第1位的車手則會依次排列其後,第12位之後的車手則按照正常順序排列。這樣的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的發車順序,也為比賽注入了更多不確定性與戲劇性。 小記認為,這一全新的抽籤機制無疑為第三場比賽帶來了更多挑戰與驚喜。車手們不僅需要展現高超的駕駛技術,還必須在瞬息萬變的賽道環境中迅速調整策略,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這對他們的技術、心理素質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觀眾能夠欣賞到更加緊張刺激的比賽場面。這樣的改革勢必會讓第三場比賽成為每回合賽事中最令人期待的焦點。 第三場比賽開始,在第二場比賽排名第七的Kit Tam繼上回合之後,再次幸運地通過抽籤獲得了杆位發車的機會,而其他車手則按照反向順序排列。這意味著在第二場比賽中奪得冠軍的John Ho將從第七位起步,面臨更大的挑戰。 比賽開始,杆位的「傑傑仔」未能抵擋後方車手的強勢進攻,最終僅以第七名完賽。Billy在比賽中展現了出色的駕駛技術成功奪得本場比賽的冠軍。「火箭熙」和John Ho表現不俗,分別以第二名和第三名完賽,雙雙再次登上頒獎台。 而Billy以1分51.740秒的成績再次贏得快圈獎勵,同時也獲得了額外的領先圈獎勵分。 K20C Challenge 第四回合賽事 #精彩落幕 ,John Ho以54分的出色表現再度奪冠,Leo Leung和Billy Cheng 分別以48分緊隨其後,獲得亞軍和季軍。 隨著第四回合的結束, #總成績排名 也發生了變化。3號車John Ho上升兩位以181分暫居榜首;23號車Billy Cheng以176分位列第二;8號車Kevin Haagen以168分暫居第三,21號車Franco Wong以167分緊隨其後排名第四。賽事競爭激烈,懸念迭起。 本賽季已進入 #下半階段 ,細心的觀眾可能已經注意到,前四個回合均在真實賽道上進行,而第五和第六回合則將轉戰虛擬賽道。首個登場的是「京都賽車場 - 山際」。 #京都賽車場 是一系列虛構的賽道,首次亮相於GT Sport,擁有三種不同佈局,分別為小型的「雅」、中型的「山際」及大型的「山際+雅」。本次比賽選用「山際賽道」作為第五回合的場地,全長4.912公里,設有15個彎道,以其多變的中高速彎道設計而廣受歡迎。每場比賽需完成12圈,總里程達到55公里。 喜愛SSMDG賽事的朋友請繼續關注我們的精彩報道,切勿錯過這場激動人心的賽事!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官方網站 www.ssmdg.hk及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以以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嘅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00:00-01:12 Intro 01:13-08:00 Race 1 08:01-18:03 Race 2 18:04-27:16 Race 3 27:17-28:58 Round Winner
#gt7 :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3 Race Highlight
27:59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gt7 :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3 Race Highlight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第三回合-日本,鈴鹿賽車場(全賽道) 賽事回顧 及 精華重温 〔賽事回顧:Franco Wong〕 〔精華剪接:Karl Hui〕 〔精華旁述:邢安邦〕 #鈴鹿賽車場 ,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賽道之一,以其高速流暢的賽道佈局聞名於世,成為無數車手心中的賽車聖地。賽道提供兩種配置:Suzuka East 與 Suzuka Full。其中,Suzuka Full 以其獨特的八字形設計著稱,後段直道穿過立交橋下方,與前段賽道交錯,形成標誌性的跨界佈局。本回合比賽將以全賽道(Suzuka Full)作為競技舞台。 鈴鹿賽道以其多樣化的挑戰聞名,包括一系列連續的上坡彎道(T2 至 T7 號彎)、多頂點的 Spoon Curve(T13、T14 號彎),以及極具挑戰性的高速 130R 彎(T15 號彎)。這些特色彎道不僅考驗車手的技術,更為比賽增添了無盡的觀賞性。 此外,賽道周邊設施豐富,包含一座遊樂園,其中巨大的摩天輪成為賽道旁最醒目的地標。鈴鹿賽道被譽為全球最具挑戰性且危險性極高的賽道之一。為提升安全性,1983 年在最後一個彎道處增設了 T16 和 T17 號彎,即著名的卡西歐彎(Casio Triangle),以降低賽車進入維修區的速度,減少潛在風險。 賽道全長 5.807 公里,共設 18 個彎道,其中 66% 的賽段可全速行駛,最長直道達 994 米。賽道以高速彎道為主,每場比賽總里程為 55 公里,車手需完成三場各 10 圈的衝刺賽。 本次賽事共有16位車手參與角逐,在緊張刺激的15分鐘 #排位賽 中,金組車手Leo Leung以2分07.561秒的卓越成績勇奪杆位,較位居第二的銅組車手Kenic Lee快了0.167秒。根據賽事規則,杆位車手將獲得額外1分的獎勵。銀組車手John Ho則以2分07.804秒的成績位列第三。值得一提的是,前九名車手之間的成績差距不到1秒,充分展現了比賽的激烈競爭和高水平的競技狀態。 在 #第一場比賽 中,杆位起步的「林寶」展現了強勁的領跑實力,但可惜在第六圈中段時因網絡問題突然斷線,遺憾退賽(DNF)。第三位起步的John Ho把握機會,最終成功奪得冠軍,展現了穩定的表現與策略。「火箭熙」則緊隨其後以第二名完賽,而從第二位起步的Kenic Lee則以第三名完賽,登上頒獎台。 此外,John Ho不僅奪得冠軍,更以2分08.291秒的成績贏得快圈獎勵,進一步證明了他的速度優勢。領先圈獎則由John Ho與「林寶」共同獲得,顯示兩人在比賽前段均展現了出色的領跑能力。這場比賽不僅充滿戲劇性,也凸顯了車手們在技術與穩定性上的競爭。 每場比賽結束後,賽會將提供五分鐘的時間供車手提出抗議。賽會將仔細審查現場錄影,並立即作出裁決,以確保比賽過程的公平與公正。第二場比賽的排位順序將根據第一場比賽的最終名次決定,而前五名的車手需根據自己的排名加上相應的 #優勝負重 。具體而言,第一名需加50公斤、第二名加40公斤、第三名加30公斤、第四名加20公斤,第五名則加10公斤。 優勝負重的設計旨在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懸念,通過增加領先車手的負重,給予後方車手更多追趕的機會,從而提升整體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這樣的規則不僅考驗車手的技術與策略,也讓比賽更具觀賞性,讓觀眾能享受到更多精彩的超車與對決場面。 #第二場比賽 正式展開,上場比賽前五名的車手各自背負了優勝負重,這無疑對他們的表現提出了更高的挑戰。然而,前兩名車手「火箭熙」和John Ho的表現令人驚艷,他們在承受額外負重的情況下依然展現出卓越的實力與穩定性。「火箭熙」成功奪得本場比賽的第一名,延續了他的強勢表現,而John Ho則再次登上頒獎台,獲得第三名。從第五位起步的Billy Chang表現出色,憑藉穩定的發揮與策略,成功攀升至第二名,為比賽增添了更多亮點。此外,「澳Kev」以2分08.614秒的快圈成績贏得了額外獎勵分,展現了他在單圈速度上的優勢。而「火箭熙」和John Ho也因在比賽中多次領跑,獲得了領先圈的額外獎勵分,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積分優勢。 #第三場比賽 在傍晚時分展開,作為當天的最後一場賽事,尾場比賽向來被視為最精彩且最具吸引力的環節。每回合第三場比賽的杆位發車順序採用了全新的 #抽籤機制 ,為比賽增添了更多變數與看點。這一機制保留了前五名車手根據上一場比賽成績 #逆向排位 的規則,而抽籤則僅限於在第二場比賽後排名第6至第12名的車手。被抽中的車手將獲得杆位發車的機會,而在其前方完賽的車手則會以相反的順序排列其後。 舉例來說,若第12位的車手被抽中,他將從杆位發車,而第11至第1位的車手則會依次排列其後,第12位之後的車手則按照正常順序排列。這樣的設計不僅打破了傳統的發車順序,也為比賽注入了更多不確定性與戲劇性。小記認為,這一全新的抽籤機制無疑為第三場比賽帶來了更多挑戰與驚喜。車手們不僅需要展現高超的駕駛技術,還必須在瞬息萬變的賽道環境中迅速調整策略,靈活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這對他們的技術、心理素質以及臨場反應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觀眾能夠欣賞到更加緊張刺激的比賽場面。這樣的改革勢必會讓第三場比賽成為每回合賽事中最令人期待的焦點。 在第三場比賽中,第二場比賽排名第十的Kit Tam幸運地通過抽籤獲得了杆位發車的機會,而其他車手則按照反向順序排列。這意味著在第二場比賽中奪得冠軍的「火箭熙」將從第十位起步,面臨更大的挑戰。 比賽開始,杆位的「傑傑仔」未能抵擋後方車手的強勢進攻,最終僅以第十一名完賽。另一方面,John Ho在比賽中展現了出色的駕駛技術成功奪得本場比賽的冠軍,再次證明了他的實力。「KOK」和「林寶」也表現不俗,分別以第二名和第三名完賽,登上頒獎台。此外,John Ho以2分08.438秒的成績再次贏得快圈獎勵,而Andy Cheng和John Ho也獲得了額外的領先圈獎勵分,進一步鞏固了他們的積分優勢。 K20C Challenge 第三回合 #賽事總結 ;John Ho 以60分的優異表現奪下分站冠軍,Franco Wong 以46分緊隨其後獲得亞軍,而 Billy Cheng 則以41分拿下季軍。 隨著第三回合賽事的結束, #總成績排名 也出現了變化。23號車手Billy Cheng 上升一位,以128分暫居榜首;8 號車手Kevin Haagen同樣以128分暫列第二;而3號車手John Ho則以127分暫居第三名,競爭相當激烈。 #第四回合 於Autopolis國際賽車道舉行。全長4.674公里,終點直道長902米,高低差為52米,最大上坡7.2%及下坡10%。全場共18個彎道,被壯麗的大自然包圍,因此廣受歡迎。賽道的特殊地形加上山區多變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許多車手心目中富挑戰性的賽道之一。由於地處較為偏遠,也成為未上市新型號車輛測試的熱門場地。大型賽事例如Super GT、超級方程式、超級耐久賽及全日本公路錦標賽都選擇在此舉行。 喜歡SSMDG的朋友,請繼續關注我們的報道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官方網站 www.ssmdg.hk及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以以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嘅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00:00-01:06 Intro 01:07-09:32 Race 1 09:33-15:40 Race 2 15:41-26:17 Race 3 26:18-27:58 Round Winner
GT7 |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2 Race Highlight
26:40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GT7 |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2 Race Highlight

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第二回合-日本,筑波賽車場 賽事回顧 及 精華重温 〔賽事回顧:Franco Wong〕 〔精華剪接:Karl Hui〕 〔精華旁述:邢安邦〕 #筑波賽車場 位於東京附近,是日本著名的賽道,其成功與持久性可歸因於其優越的地理位置。自開業以來,眾多汽車改裝商選擇在此測試改裝零件以追求最快圈速的榮譽,使其成為廣受歡迎的聖地,並且是日本最受推崇的賽道之一。筑波賽車場以圈速賽(Time Attack)聞名,雖長僅2公里且只有9個彎道,當中包含各種大小的技術性彎角,以順時針方向行駛,並設有三組髮夾彎,對車手的技術和體能都是巨大的挑戰。 T1號彎是首個髮夾彎,位於微微上升的斜坡上,轉角處逐漸變平坦。由於前方視野有限,車手容易判斷錯誤,導致轉向不足,因此制動技術對圈速影響甚大。T5號「鄧立普」彎以其大型輪胎形狀的拱門聞名,車手需在入口處輕微制動,然後利用右側路肩拉直出彎,接著全油門通過80R的T6和T7彎道。T8號彎是第三組最緊湊的髮夾彎,對於取得好成績至關重要。在全場僅有445米的直道後,便會到達最後的T9號彎,該彎道半徑隨著進入最後直道逐漸變窄,車手需在右邊的頂點全油門加速,但需謹慎對待T9號彎出口左側的綠色緩衝區,切勿踐踏。SSMDG賽事管理在每個回合的賽道範圍(track limit)都有明確規定,並在與車手的簡報中詳細解釋禁止超越的界限。簡而言之,只要兩個輪呔仍在賽道的黑色地面上,就不算超出賽道範圍。K20C跑車的圈速約為57秒,車手需跑27圈以滿足55公里的賽事距離要求。 本回合比賽共吸引 #20位車手爭奪16個正賽席位 ,大會特別安排了一場閉門賽供未能入圍的車手參加,勝出的車手可憑外卡資格直接進入下一輪的正賽。由於上回合Samuel Hsieh已獲得外卡資格,本回合僅剩15個正賽席位。在15分鐘的 #排位賽 中,銀組車手Basaka Wong以56.022秒的佳績再次奪得杆位,較第二名Franco Wong快0.308秒。杆位車手可獲得額外1分的獎勵,而金組的Kevin Haagen以56.417秒的成績排名第三。 #前19名車手的成績相差不到1秒 ,顯示出競爭的激烈程度。 在 #第一場比賽 中,金組的「澳Kev」雖然排位以第3位起步,但他與車輛狀態優異,展現了卓越的輪呔管理,最終奪得冠軍。熱門車手Basaka Wong則以第三名完賽,而從第5位起步的銅組FK8車手Billy Cheng同樣表現出色,最終獲得第三名。此外,Basaka以56.511的成績贏得快圈獎勵,領先圈獎則由Basaka和「澳Kev」共同獲得。 每場比賽結束後,賽會會給予五分鐘時間供有需要抗議的車手使用。賽會會仔細審查現場錄影,並立即作出裁決,以確保整個比賽過程的公平性。第二場比賽的排位依據第一場的名次而定。而前五名的車手需要根據自己的排名加上相應的優勝負重。具體而言,第一名需加50公斤、第二名加40公斤,依此類推直至第五名加10公斤。優勝負重的設計,旨在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懸念,給予後方車手追趕的機會,加強整個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 #第二場比賽 開始,上場跑前五位的車手各自負上優勝負重,但前兩名車手的表現令人驚艷,「澳Kev」和Billy Cheng在承受負重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卓越的表現,再次成功分別奪得第一名和第二名,而「蠱惑的John」則獲得第三名。此外,「火箭熙」以56.704的快圈成績獲得額外獎勵分,「澳Kev」和Billy也因領先圈的優異表現獲得額外獎勵分。 #第三場比賽 在黃昏時分進行,尾場比賽通常被視為當天最精彩的賽事,其吸引力可想而知。本季開始,每回合第三場比賽的杆位發車順序將採取新的抽籤方式。保留了前五名車手根據上一場的成績逆向排位,抽籤只限於在第二場比賽後排名第6至第12名的車手,被抽中的車手將繼續獲得杆位發車,而在它前面完賽的車手將以相反的順序位居其後。 以第12位為例;在第三場比賽中排名第12的車手將從杆位發車,而第11至1位的車手則將依次位居其後,而第12位之後的車手則依序排列。小記認為,這一全新的抽籤機制勢必會為第三場比賽增添更多戲劇性和挑戰性,車手們不僅需要展現出色的駕駛技術,還必須對瞬息萬變的賽道環境作出靈敏的應對,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在第二場比賽中排名第六的Vincent Lau幸運地抽籤獲得杆位,而隨後完賽的車手則按照反向順序排列。這意味著在第二場比賽中獲得冠軍的「澳Kev」將從第六位起步。 #第三場比賽 開始,杆位出發的「家雄」未能擺脫後方車手的壓力,最終僅獲得第四名,而「火箭熙」在競爭中表現出色奪得冠軍。「澳Kev」和Billy再次登上頒獎台,分別獲得第二名和第三名。此外,Bem Sir以56.751的快圈成績獲得1分獎勵,「家雄」、Billy和「火箭熙」也各自獲得了額外的領先圈獎勵。 K20C Challenge第二回合三場 #比賽的總結 ,Kevin Haagen以59分奪得分站冠軍,Billy Cheng以51分獲得亞軍,Basaka Wong以39分得季軍。 完成第二回合後, #總成績排名 方面,8號Kevin Haagen上升六位以97分居於榜首,23號Billy Cheng同樣上升六位以87分緊隨其後,而87號Basaka Wong以79分暫列第三。 #第三回合 的鈴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賽道之一,其高速流暢的佈局使其成為大部分車手在賽車領域中必去的聖地。賽道有兩種不同的設定,分別是Suzuka East和Suzuka Full。後者具有獨特的八字形佈局,後部直線穿過立交橋的前段軌道。除了其標誌性的跨界佈局外,鈴鹿還具有許多值得注意的挑戰,其中包括一系列連續轉向上坡路段(T2至T7號彎角)、多頂點的Spoon Curve(T13, 14號彎角)和令人生畏的快速130R(T15號彎角)。賽道周圍還擁有許多主要的體育和娛樂設施,包括一個遊樂園,其中巨大摩天輪在賽道上非常引人注目。鈴鹿被許多人認為是世界上最具挑戰性和最危險的賽道之一,因此在1983年,在最後一個彎道處加入T16和T17的卡西歐彎(Casio Triangle)以減低賽車進入維修區的速度,從而降低危險性。賽道總長度為5.807公里,共有18個彎道,全場有66%的時間可以全力加速,最長的直道為994米,賽道以高速彎道為主,每場比賽跑55公里計算,車手需要跑三場各10圈的衝刺賽。 喜歡SSMDG的朋友,請繼續留意我們的報道。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官方網站 www.ssmdg.hk及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以以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嘅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00:00-00:59 Intro 01:00-06:34 Race 1 06:35-13:56 Race 2 13:57-24:54 Race 3 24:55-26:38 Winners
GT7 |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1 Race Highlight
26:47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GT7 |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Round 1 Race Highlight

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第一回合-日本,富士高速賽道(全賽道) 賽事回顧 及 精華重温 〔賽事回顧:Franco Wong〕 〔精華剪接:Karl Hui〕 〔精華旁述:邢安邦〕 #富士賽道 全長4.5公里,共有16個彎道,其中最著名的是長達1.5公里的主直道,這是世界上最長的賽道直路之一。起點後的T1號彎是一個緊湊的右髮夾彎,這裡也是一個理想的超車點。隨後,車手需全力加速進入下坡路段,經過T3號彎(Coca Cola)並在T4和T5的100R連續右轉彎中考驗油門控制,接下來是T6號左髮夾彎,再全開油門衝過T9號的300R彎。在調整油門和剎車的過程中,車手將面對起伏的地形,直至到達T14和T15號(Netz)。最後是賽道上具爭議性的T16號(Panasonic),由於其有着多條進入線路卻只有單一出口,出彎處易造成碰撞,車手須以最小轉向角度全油門衝刺以完成一圈。Civic Type R 賽車在此繞行一圈的時間約為1分 46秒。在比賽中,車手們必須緊密競爭,利用前車的尾流伺機超越或防守,平衡快速圈速與彎道穩定性是取得勝利的關鍵。每場比賽需完成13圈以滿足55公里的賽程要求。 #本次錦標賽 共有21位車手爭奪16個正賽席位。大會安排了一場閉門比賽供未能入圍的車手參加,勝出的車手可憑外卡資格 直接進入下一輪的正賽。在15分鐘的 #排位賽 中,以FK2作賽的銀組車手Basaka Wong以1分44.941的佳績,僅以0.054秒的優勢擊敗同組的John Ho而贏得杆位資格,杆位車手可獲得額外1分的獎勵,銅組的Kenic Lee以FK8做出1分45.115排名第三, #前19名車手的成績相差不到1秒 ,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在 #第一場比賽 中,金組車手「波士」雖然在排位賽中表現不理想,只能以第7位起步,但他與車輛的狀態出色,並且展現了卓越的輪呔管理,最終奪得冠軍。Basaka Wong獲得第二名,而從第11位起步的Franco Wong則獲得第三名。此外,「KOK」以1分45.253贏得快圈獎勵,而領先分別由John Ho、「波士」及Kenic Lee所獲得。 每場比賽結束後,賽會會給予五分鐘時間供有需要抗議的車手使用。賽會會仔細審查現場錄影,並立即作出裁決,以確保整個比賽過程的公平性。第二場比賽的排位依據第一場的名次而定。而前五名的車手需要根據自己的排名加上相應的優勝負重。具體而言,第一名需加50公斤、第二名加40公斤,依此類推直至第五名加10公斤。優勝負重的設計,旨在增加比賽的刺激性和懸念,給予後方車手追趕的機會,加強整個比賽的競爭激烈程度。 #第二場比賽 開始,在加上優勝負重後,前兩名車手的表現差異明顯。「波士」和Basaka在承受負重後,面臨輪呔耗損而陷入落後。最終,銅組的Kenic Lee抓住機會成功奪得第一名,「林寶」Leo Leung緊隨其後獲得第二名,而「火箭熙」則在第一場比賽後再次獲得第三名。此外,Kenic Lee以1分45.358的快圈及領先圈獲得額外獎勵分。 #第三場比賽 在黃昏時分進行,尾場比賽通常被視為當天最精彩的賽事,其吸引力可想而知。本季開始,每回合第三場比賽的杆位發車順序將採取新的抽籤方式。保留了前五名車手根據上一場的成績 #逆向排位 ,抽籤只限於在第二場比賽後排名第6至第12名的車手,被抽中的車手將繼續獲得杆位發車,而在它前面完賽的車手將以相反的順序位居其後。 以第12位為例;在第三場比賽中排名第12的車手將從杆位發車,而第11至1位的車手則將依次位居其後,而第12位之後的車手則依序排列。小記認為,這一全新的抽籤機制勢必會為第三場比賽增添更多戲劇性和挑戰性,車手們不僅需要展現出色的駕駛技術,還必須對瞬息萬變的賽道環境作出靈敏的應對,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考驗。 在第二場比賽中排名第八的Billy Cheng幸運地獲得杆位,隨後完賽的車手則按反向順序排列。這意味著第二場比賽的冠軍Kenic Lee將從第八位起步參加第三場比賽。 第一回合的最後一場比賽開始,杆位出發的Billy Cheng起步稍慢,隨即被Andy Chang和John Ho在進入T1號彎之前超越,直到第七圈他才重回領先地位,最終奪得冠軍。由第四位起步的Kokyo Chan以0.007秒之差壓過John Ho獲得第二名,而John Ho則獲得第三名。 此外,Kokyo Chan以1分45.550的最快圈速額外獲得1分獎勵。John、Andy和Billy也各自獲得了額外的領先圈獎勵。 K20C Challenge第一回合三場 #比賽的總結 ,Kokyo Chan以41分奪得分站冠軍,Franco Wong以40分獲得亞軍,Kenic Lee以39分得季軍。 完成第一回合後, #總成績排名 方面,76號Leo Leung加上從BoP回合所獲得的16分合計以51分居於榜首,92號Stanford Chau以48分緊隨其後,而85號Kokyo Chan以47分暫列第三。 #第二回合 的筑波賽道是位於東京附近大都市區的日本賽道,其成功和長壽可能歸功於這個地理位置。日本的汽車改裝商從一開始就選擇在這條賽道上測試他們的改裝零件,以獲得最快的圈速成為一種榮譽徽章。筑波賽道因此成為了廣受歡迎的聖地,並且是日本最受讚譽賽道之一。筑波賽道以圈速賽(Time Attack)而聞名,雖然只有2公里長及只得9個彎角,當中包含了各種大小型技術彎道,沿順時針方向運行,當中包括三組髮夾彎道。可以想像整個賽道都是沒有喘息機會的地方,對車手的技術和體能是一大考驗。喜歡SSMDG的朋友,請勿錯過我們的報道。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官方網站 www.ssmdg.hk及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以以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嘅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00:00-01:05 Intro 01:06-10:23 Race 1 10:24-17:00 Race 2 17:01-24:55 Race 3 24:56-26:46 Winners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Season Introduction
02:12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 Season Introduction

第廿七季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SSMDG Zoom Car Life K20C Challenge 2025」 本賽季採用搭載第三代本田K20C引擎的Civic Type R車型:FK2、FK8和FL5。每輛車都經過精心調校,最高馬力輸出332匹,基礎車重介於1,076至1,287公斤之間,達到約642的性能點數。錦標賽包含二十四場精彩的55公里衝刺賽,分為八個回合,在日本和英國的賽道上舉行。 第一回合將於十二月十九日晚上十時正,在日本富士高速賽道(全賽道)(Fuji Speedway (Full Course))舉行排位賽及三場十三圈的衝刺賽。 此外,賽會熱烈歡迎兩位新加入的車手,他們分別是: 5號 Gary Fung(Arhin2002 (DR A, SR S)),銅組級別 55號 Michael Chou(zenmagi_hk (DR E, SR B)),綠組級別 祝他們比賽順利,旗開得勝! 電競賽車粉絲可以到我們的官方網站 www.ssmdg.hk 及 SSMDG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的各社交媒體專頁,留意最新賽事動態。更可特惠價購買Fuchs Silkolene汽車用油品! 特別鳴謝今季錦標賽冠名贊助商Zoom Car Life,以及以下贊助商對SSMDG Gran Turismo錦標賽及香港電競賽車的支持! Castle亮麗-清潔用品 Classicsracer-經典汽車銷售 Evolve Racing-香港賽車隊 Fuchs Silkolene (Hong Kong)-汽車油品 Goodyear (Hong Kong)-固特異輪呔 Gtech Oil Additive-汽車添加劑 Not4Game-電競賽車架 Oasis Tech-賽車用品 P&P Garage-汽車造型 Reflections HK-車漆護理 Rocket Battery (Hong Kong / Macau)-汽車電池 Scene by Ice Fire – 經典日本時尚 Shadow M Photography-汽車攝影 WeCar-汽車傳媒 Z-Challenger-電競賽車發展 Zenox-電競產品 Zoom Car Life-東京駕駛體驗 #gt7 #granturismo7 #playstation5 #simracing #esports #motorsport #Honda #CivicTypeR #K20C #ssmdg

©2024 by SSMD Gran Turismo Championship

bottom of page